7月8日上午,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2024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全体同学开展本次综合实践最后一天的实习活动,本次路线的主要内容为沙锅店岩溶地貌特征观察及成因分析、岩墙产状测量及走滑断层识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生们秉持着对知识的热忱与期待,徒步约4公里抵达了沙锅店岩溶地貌发育处。王子勇、刘晓航、周在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该处岩石的岩性及所处层位,深入讲解了岩石上出现的“螺纹”的成因与特征,指导同学们测量岩层产状并绘制该处的岩溶地貌示意图。

随后带队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山坡两侧岩性完全一致却发育不同的地貌特征”这一奇怪现象。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经过多位同学的分析,同学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具有隔水作用的花岗斑岩岩墙和岩层产出状态的巧妙组合造成两侧山坡富水条件的差异。最后带队老师带领同学们识别出本实习点北侧的一处大型走滑断层,并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和示意图的绘制。

此次沙锅店之行,使岩溶地貌“跳出”教材,展现在我们脚下,加深了同学们对岩溶地貌的理解;使隐藏的走滑断层无处遁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沙锅店之行圆满结束,也意味着本次为期一周的地理学综合实习告一段落。2024级地理信息科学全体同学于二十岁的美好年华,将汗水洒落在这片地学的热土。他们把坚韧铿锵的脚步声留在了新元古代的鸡冠山山麓,留在了寒武纪的潮水峪密林,留在了晚古生代的石门寨西坡,也留在了无数前辈测量过产状的亮甲山。同时,基地餐厅每一个写作业的夜晚都回荡着年轻的笑声,大石河滩上每一块浑圆的鹅卵石都被青春的记忆打磨。这些美好,都随着清凉的河水、初夏的微风、聒噪的蝉鸣,一路奔涌向前,汇入蔚蓝的大海。(通讯员:2024级地理信息科学1班潘岭帅)。

学生实习心得:
张萌:
今日的沙锅店地理学实习,徒步虽远,却让我对地质地貌有了鲜活认知。抵达沙锅店村的小山包,眼前的喀斯特地貌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嶙峋的岩石、深邃的溶洞、奇特的溶沟,无不展现着岩溶作用的鬼斧神工。最受启发的是关于“同地层不同貌”的讨论。原来,即便地层相同,气候干湿、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地下水活动强度,甚至周边岩体的阻隔作用,都会让地貌走向迥异。老师说,就像同一片土壤能长出不同植物,地质环境的细微差异,足以造就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次实习让我明白,地学研究不仅要观察表象,更要追溯背后的作用机制。每一块岩石的形态,都是千万年地质历史的诉说,而实地观察与理性分析,正是读懂这些故事的钥匙。
刘耀飞:
为期数日的地理学综合实习落幕,脚边的岩石仍带着阳光的温度。
曾以为地质是课本上冰冷的术语,直到亲手触摸岩层的褶皱——那道弧形弯曲里,藏着板块挤压的千万年力道。在断层带前,老师指着岩石错动的痕迹:“每一道裂痕都是大地的日记。”风化的砾石躺在河床,磨圆的棱角诉说着水流亿万年的耐心。
如今再看路边的石头,不再是沉默的块体。它们是地球的年轮,是时光的刻度。这场学习教会我的,是读懂大地的语言,在寻常山石间,看见亿万年的故事在静静流淌。
徐文悦:
在秦皇岛沙锅店路线的学习,为我打开了认识溶岩地貌的全新窗口,收获颇丰。踏入沙锅店,便被眼前独特的景象吸引。石芽林立,像破土而出的尖笋,又似沉默站岗的卫士,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尖锐挺拔,有的圆润憨厚。溶沟蜿蜒其间,宽窄不一,像金蟾一样,一个个面向东南。仿佛大地的脉络,诉说着岁月的秘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溶岩地貌的形成是大自然长期雕琢的结果。富含二氧化碳的水流经石灰岩地区,不断发生化学反应,溶解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塑造出如今这些神奇的地貌景观。这让我惊叹于自然力量的伟大与神奇,它的耐心与坚持,是人类难以企及的。
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的地学知识储备,更让我学会用更科学、更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周围的自然世界。每一块岩石、每一条溶沟都像是大自然书写的文字,等待着我们去解读。未来,我希望能深入探索更多地质奥秘,让自己在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中不断成长。
丁爽:
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开心!终于可以回家了!
今天是这次实习任务中最轻松的一天,虽然也是步行到观察点,但不用爬山,不用走乱石堆,而且天气也很好。今天的主线任务是观察岩溶地貌,我们从村庄里过去,一路上行,到达观察点。首先观察了小部分的喀斯特地貌,我在岩石看到了软壳螺的化石。穿越几年前甚至几亿年的化石印在石头上,形成一圈圈的螺纹。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今天的观察的地理现象并不多,现在整理完手册,写下心得感受时,心情非常激动。但是也不禁感叹,时间之快,一周的实习即将结束,收获颇多,现在谈起前几天爬山的经历,也可以笑着说不过如此嘛。虽然人还在基地,心早已飞回家。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我永远会记得这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吕贇泽:
沙锅店的实习收获颇丰。以前在课本上学岩溶地貌,总觉得抽象,到了现场看到那些溶沟、石芽,还有岩石上的小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老师指着岩墙说两侧溶蚀不一样,原来是石头本身疏密不同,有的地方容易被水侵蚀。
在岩层里找到螺类化石时,我很兴奋。没想到这些小贝壳能在石头里待这么久,感觉挺神奇的。走滑断层的痕迹不太明显,得仔细看才能发现岩层错开的地方,原来地壳运动真的能让石头“搬家”。
今天是实习之旅的最后一天,在这几天实习过程中,老师讲书本中的知识与现实进行结合,将知识生活化。在这次特殊旅行中,我看到了老师的辛苦负责,看到了同学们的孜孜好学,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是一次增长知识,愉悦身心的实习。令我永生难忘。
杨佳宜:
在沙锅店的地质实习,是一场探索地球密码的奇妙之旅。
观测不同点的岩性,从斑岩的晶体特征,到豹皮状、虫孔状灰岩的独特构造,让我直观认识岩石多样性。了解侵入岩的浅成、深成分类,以及岩墙顺层、穿层等产状,地质知识不再是课本上的枯燥文字,而是眼前真实可触的地质体。
对岩溶地貌发育阶段的学习,从幼年到老年期的形态演变,结合化学方程式理解溶洞、石笋等形成,让我深知地质作用的漫长与神奇。构造观测点中,岩墙错断、平移断层等现象,更是展现了地壳运动的力量,帮我构建起地质构造的空间概念。
这次实习,把理论和实践紧紧相连,让我学会用地质人的眼睛看世界,也更期待探索更多地质奥秘。